论文案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课题管理>市级课题>研究成果>论文案例> 文章

李霞论文:小整理,大学问

发布时间:2024/4/1 9:02:01 作者:学校管理员 浏览量:586次

小整理,大学问                  

摘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六个支架”提到用课程的思路去解决生活问题,尽量减少教师干预,支持儿童制定自己需要的规则,让儿童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年,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对大班幼儿进行良好的整理习惯教育,其中包含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的态度以及井然有序的生活习惯。本文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学习活动中的整理生活活动中的整理,家庭中的整理。家园密切配合多种形式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培养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的整理习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整理习惯 培养 幼儿 大班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表示“让幼儿园的孩子养成整理东西的习惯,远比让他们早识字重要;让孩子多读书,远比让他们做阅读理解题好。”

一、幼儿养成良好整理习惯的必要性及现状分析  

幼儿期是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极易接受外界刺激,并且形成的一些习惯非常牢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指出:“5-6岁幼儿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对于大班的孩子,我们首先先要让他们学会整理,有了整理的习惯,自然其他的一些习惯也不会差。

我们班级幼儿不良整理习惯的具体表现,时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1. 早上来园有些幼儿签到后,签完随手将笔和签到本仍在桌上,就跑了。

签到桌上的笔不能放到笔筒,不及时将签到本、闹钟摆放整齐

2.幼儿的收纳箱打开大多数物品是零散地放在收纳箱里。

3.区域游戏结束后,游戏材料没有及时、整齐的放回规定的地方。图书、具等杂乱无章。有时图书区活动结束后,书架上一片狼籍,有的图书倒着放;有的图书斜着放;有的图书封面和书分开了散落在一旁;还有的图书掉在地上。

4.户外活动结束回到教室里,一些幼儿将自己的衣服乱放,只有个别幼儿会叠整齐后,放入指定的筐子里。

5.幼儿午睡起床后不会整理自己的被子,全部由生活老师整理。 

二、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一些具体措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如:提供一些纸箱、盒子,供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

基于我们班幼儿整理习惯薄弱的现状,我们班幼儿进行了关于整理课程,从三个方面入手:一、学习活动中的整理:整理区域柜整理收纳箱。二、生活活动中的整理:整理床铺;其他整理活动三、家庭中的整理家园合作;大手拉小手整理我最行。

1.学习活动中的整理

1)整理区域柜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六个支架”提到用课程的思路去解决生活问题,尽量减少教师干预,支持儿童制定自己需要的规则,让儿童尝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讨论制定规则,提高整理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规则的不方便,使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制定规则的目的就是保障幼儿在游戏活动的自由,因此,在制定规则时应该让幼儿参与进来,师幼共同商讨,制定和调整规则。教师与幼儿一起聊聊在区域活动结束时,他们可以做什么,怎么做,然后一起讨论怎才能保证大家活动室的干净整洁、下次活动能顺利的进行。比如:在棋类区,孩子们在玩五子棋,整理环节的音乐一响,孩子便胡乱的把离自己近的棋子(不分黑白子)放到了盒子里,放到玩具柜上。这样的整理很迅速就完成了,可是等下一次活动开始时,幼儿要先用一段时间将黑子白子分开后才能游戏。师针对这个内容和孩子们进行了讨论:如果你要选择五子棋来玩,你愿意先用一段时间来分棋子再游戏还是愿意一进入游戏区就开始游戏呢?想让入区的小朋友入区就开始游戏,在前一次的游戏结束时应该怎么做呢?孩子们会自然地参加讨论,制定出“结束音乐响起时活动结束,马上开始整理;谁玩的材料谁整理,共同游戏的材料共同整理;物归原位,摆放整齐;及时清理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和污渍;自主管理自己的作品”等基本规则,明确游戏结束时的整理应如何清理,加深了幼儿对规则的理解,有利于幼儿更好地遵守规则。

  班级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每天都会在班上进行区域活动。区域活动过后我们要怎样进行整理呢?图书要按类别摆放整齐。同一类的东西要放在一个篓子里。

整理时桌面也要整理,要把桌上收拾干净。要看好篓子上的标记,对应好了放在区域柜里。讨论过后,我们发现每次的区域活动过后,孩子们都能自发地一起合作整理区域柜、图书柜,把柜里的操作材料归类按标记摆放。

鼓励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不仅是让幼儿自觉自愿地遵守规则,还会起到互相监督、互相提醒的作用。如:一次孩子们在结束的区域活动后,由于美工区操作的材料较多,可可小朋友急于到外面玩,一时忘记了规则,随手把串了一半的作品往材料盒里一扔,还有水彩笔掉到地上了也不管。就在这时,天天小朋友看见了说:可可,你的材料还没收拾好,不能出去。可可刚要反驳,忽然间好像记起了什么东西,赶紧蹲下捡起了地上的水彩笔,捡起后笑嘻嘻地去区域分享交流了。区域活动结束后的收拾整理能够培养幼儿善始善终的做事方式及对环境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能很好地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自主游戏中的整理“整理”是无处不在的,孩子们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已经将“整理”深深的记在脑海中。在自主游戏中,他们能自发地进行材料的整理。

这就是一系列活动带给孩子们最大的收获。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可以和同伴一起,共同探索物品合理摆放的方法。并通过实物操作来提高孩子们对于科学的探索能力。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同伴间经验传递的意识。能为幼儿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能提高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

2)整理收纳箱

收纳箱是小朋友从开学起就带入班级的,里面放着他们的各种个人物品。一开始,孩子们都没有整理收纳箱的意识,里面的物品摆放的乱七八糟,有的箱子里还有其他人的物品。于是,老师随手拍下照片,和孩子们共同探讨如何整理收纳箱?孩子们通过讨论,找到我们的方法我们可以先把箱子里的东西都拿出来要把比较大的物品放在最下面,小的放在上面经常用到的东西要放在最上面,一打开就能拿到自己的东西要放在自己的箱子里,不能放别人那里去

每周五的下午,我们加入了班级特色课程——整理课程。让孩子们整理自己的物品。他们可以整理自己的收纳箱,可以整理自己的水彩笔等等。让孩子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得到锻炼。

2. 生活活动中的整理

1)整理床铺活动

一开始,孩子们起床后都不会整理床铺,穿好衣服就离开。每次都是老师帮忙叠被子,很浪费时间,孩子们也得不到锻炼。我们把“零乱的睡室”的照片给孩子们看,生成叠被子的活动。老师抛出了问题: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么整理床铺、叠被子呢?你想用什么方法?幼儿纷纷说出自己的方法:把被子平整的铺在床上,把枕头放在床的一头。被子要先对折一下,边对边对齐,铺在床上,再把枕头放床面。像卷毛巾一样把被子卷起来放在床上,枕头放在上面。

这些方法是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产生的。于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用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尝试叠被子。 最后,孩子们总结了一套叠被子方法:先把被子在床上铺平(长的一边对着床长的一边),再用两只手拿起来被子的一个长边,将这个长边向里卷起大概三分之一的距离,再往上卷一次,把长边和长边对齐。最后把枕头放在被子上的一边。这样的方法叠被子,叠得既整齐又快速。

拿被子离园、入园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接着,我们又遇到一个问题。我们的被子每两周就要带回家清洗,可是现在爸爸妈妈不能进来园里帮我们了,我们要怎么把被子带出去呢?孩子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可以把被子捆起来,自己拎出去。我可以把被子扛在肩上。我可以让妈妈给我准备一个袋子,把被子装在里面,拎出园门就好了。把捆好的被子抱在手上就好啦。

孩子们的主意很多,于是,利用集体活动的时间,我们让他们亲身体验......

发现问题:如果被子、垫子一起带回家的话,捆在一起,包裹很大,小朋友拎起来比较困难,抱也抱不住。解决办法:每个月要带被子回家清洗两次,一次可以就带垫子,一次可以就带被子,错开带回家清洗。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啦!此后,双周的周五和单周的周一,改变我们以往包办的模式,让孩子自己拎着被子、垫子离园,在将周一的区域活动时间腾出,让孩子自己整理床铺。

2)生活中其他的整理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

在生活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整理床铺、叠被子。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发现,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其他环节,也都知道要进行整理。整理外、套整理水杯、餐后整理等。这个由孩子们自己生发出来的活动,使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锻炼,让小朋友在生活中得以学习,在锻炼中快乐成长,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长大了,体验到了生活自理的乐趣。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提高他们的自我服务能力,为下阶段幼儿自理能力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

家庭活动中的整理

3.家庭中的整理

1)家园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与家长的沟通合作是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动手能力普遍不差,如果家长缺乏正确引导和督促,会出现幼儿表现的双面性,即在园懂事乖巧,做事有条理,在家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物品随意乱放。因此,让幼儿学会整理并乐意整理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老师、家长的共同督促、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可利用家长接送孩子时间,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并要求家长配合,积极支持,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微信、QQ、幼儿园大门滚动显示屏宣传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定期召开家长会,我们利用家长会,围绕如何对幼儿进行整理习惯培养展开讨论,通过家长会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管理中来。通过讨论,家长知道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在家不事事包办,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应该给幼儿创造整理的机会,如让幼儿自己整理床铺,穿脱、折叠衣裤、整理自己的房间、玩具,周日整理好入园的物品等。充分运用半日开放活动,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在园表现,领略教师的专业水平,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真正认识到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智力的发展是同样重要的,更要加强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家里能提醒幼儿在家也要自己去收拾玩具、自己去穿衣服、自己去拿碗拿筷等,对孩子的行为应多采取积极鼓励的方法,然后再提高要求,使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

2)大手拉小手,整理我最行

让幼儿自己整理床铺,穿脱、折叠衣裤,整理自己的房间、玩具等。同时,要求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整理习惯。根据家长反映幼儿在家出现的整理习惯问题,我们老师也会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在家园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互相补充,相互理解,注重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培养,相得益彰,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现在能自发地整理自己的小书桌、整理自己的衣柜、整理自己的小床、整理自己的小房间,还会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他们都是最棒的!

    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幼儿学会整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养成爱整洁、生活有序、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等良好习惯,使幼儿在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动作发展;好的整理习惯可以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生活学习,此后会影响孩子一生。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版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中国出版传媒股分有限公司  2012版

3.《学前教育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王坚红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百花东路29号 电话:0519-82661576

金坛区薛埠镇中心幼儿园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