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案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课题管理>市级课题>研究成果>论文案例> 文章

吴韦琦论文: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

发布时间:2024/4/1 9:05:07 作者:学校管理员 浏览量:604次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

内容摘要: 陶行知曾明确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充分利用一日三餐中幼儿进餐环节的教育资源,把握幼儿进餐环节,这也是我国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的重要教育表现之一,一日三餐是幼儿生活进餐过程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培养幼儿进餐时的行为过程,积极有效运用各种科学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为培养幼儿的良好进餐环节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培养教育创设的一个有利条件,采用较为科学的、积极有效地各种教育手段措施和培养方法,对培养幼儿的良好进餐环节行为习惯给予良好的性格培育和心理引导,促使幼儿自觉的良好生活进餐常规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并可以推动幼儿的心理身心和谐健康均衡发展,也可以有助于幼儿在班级良好进餐常规的形成建立。

关键词:幼儿  进餐习惯  策略  

幼儿早期教育阶段是人类接受教育的最关键时期。在这成长阶段,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饮食习惯、吸收多种营养物质是保证幼儿早期健康成长的前提保证。培养幼儿有序进餐是每一位幼儿家长和小班老师的共同目标,激发幼儿良好的进餐食欲,从而形成与此相对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更是幼儿园健康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教育任务,也是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但是,如今社会,众多优秀家长都只重视了幼儿的智力教育,从而轻视甚至无视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也使得许多幼儿形成了不良的进餐习惯。绝大多数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在家基本都是家长负责喂,逐渐出现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的现象,有些幼儿,虽然自己会吃饭,但进餐习惯并不好,桌子上地上会出现全是米粒、蔬菜,且进餐速度也大不相同。最常见的是幼儿的挑食厌食现象。如果一直这样,会使得幼儿无法满足日常所需的营养,也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也错失了幼儿生长发育培养进餐习惯的黄金阶段,若以后纠正则会更加困难。不科学的进餐习惯会导致幼儿素质低下,也会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和个性发展。从而也很难真正养成一个良好的幼儿进餐习惯。入园后, 幼儿的生活习惯以及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出现很多的进餐问题。通过对进餐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观察调查,通过了解幼儿来园后进餐问题的主要原因,采用针对有效的教育进餐策略,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一、幼儿进餐现状及分析

根据对幼儿进餐时的教学观察,以及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后,分析归纳幼儿进餐时的弊习及其共同特征,进一步的总结出了影响这些弊习所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好奇心、好玩心比较重型。

这些类型幼儿在进餐过程中的表现主要有:喜欢东张西望、吃饭不咀嚼食物、进餐喜欢聊天这三种不同类型。这类型的家庭幼儿通常在人际社会交往上的能力上是比较强的,对周围的一切事物的关注力也是非常强的,因此他们也非常好奇身边点点滴滴的生活变化,所以他们跟同伴之间交流的各种话题也会多变,在平常中会有老师的干预,所以他们通常会在进餐这时间里,充分的把握自己的自由发展空间等来满足自己内心想说的各种愿望。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幼儿的进餐时的速度,在进餐聊天很容易出现哽咽的危险事情发生。有相关工作人员指出,幼儿自己进餐速度不能吃得太快,很容易出现被呛到的现象,而且幼儿的各个消化器官都很强壮,吃得太快的话嘴里的很多肉类食物都根本没能正常的被嚼烂,就可能会直接导致他的胃肠道食物消化不完全,对他的胃肠道和幼儿身体都不好。

2.进餐习惯方式不科学型。

这些类型幼儿在进餐过程中的表现主要有:喜欢吃汤泡饭、故意呕吐、坐等喂食、进食过快这四种类型。有相关工作人员指出,进食过快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吃饭速度太快的话,幼儿就不能很好的品尝美味的食物,只是起到填饱幼儿肚子的作用,从而不能激发幼儿享受到美食的作用, 也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作用。如果幼儿总是吃得速度太快的话,食物就不能通过唾液进行初步消化,这就加重了幼儿的胃和肠道的消化负担,因此还会影响食物在体内消化时间,也减少了消化和吸收的营养成分的比例。另外,进餐时如果吃得速度过快的话,容易导致进食摄取过量,吃得过多,从而容易造成肥胖的不良现象。喜欢吃汤泡饭、盖浇饭,食物产生水分过多,造成幼儿消化不良的异常现象。坐等喂食的幼儿经常吃到冷菜冷饭,而饭菜冷后饭的颗粒会变大,温度过低也不利于食物的充分分解,影响幼儿肠胃的消化和吸收,易得腹股沟等疾病。

3.挑食、偏食、小聪明比较多型。

这些类型幼儿在进餐过程中的表现主要有:故意装病、过于偏食挑食、饭粒四散、故意呕吐这四种类型: 对此有相关工作人员指出:偏食、挑食的幼儿在目前较为普遍, 这样做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自然界中并没有一种营养食物能够完全提供幼儿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和矿物质,如果只偏爱或不吃某几类食物的话,就会逐渐失去身体所必需的营养来源。例如很多的幼儿不喜欢吃海带,而恰恰海带是补充碘的主要营养来源,所以他们很难及时获得充分的营养。对于这些偏食、挑食的幼儿在选择食物时,没有良好的食欲和最佳的进食愉快的状态,这也直接影响幼儿消化道和消化液的正常运转,也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

二、家长及老师就幼儿进餐策略的误解

1.“竞赛”的方法可取吗?

(1) 影响幼儿食物的消化吸收:幼儿如果在竞食、吞咽时速度过快的话,不仅影响幼儿的消化唾液正常分泌,也不利于幼儿淀粉类食物的吸收消化。

(2) 影响幼儿吞咽和胃肠功能: 幼儿充分咀嚼各种食物,能使各种食物通过唾液充分混合,形成细腻的吞食团,易利于让幼儿吞咽, 同时咀嚼运动还反射性地引起胃液分泌,有效地使各种食物充分的消化。而幼儿竞食、狼吞虎咽的不良现象,会直接使上述处理效果明显减弱,很容易食物噎在幼儿咽部或食道;粗糙的食物颗粒也会对幼儿胃肠道粘膜组织造成不良的消化刺激,增加幼儿易患各种胃肠道系统疾病的机会。

(3)幼儿神经系统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吞咽反射不够灵敏,竞食容易导致各类食物直接进入幼儿气管,也会影响幼儿牙齿和颌面部位肌肉的健康发育。

2.“压力”是可取的吗?

(1)利用贿赂的一种方法:使用贿赂的方法去哄幼儿吃饭,这其实增加了幼儿的心理压力,而这种吃饭方法不会直接改变幼儿对某种食物上的偏好。事实上,这样做可能会使生产适得其反, 因为这可能会传送错误的信息,他们可能会觉得这些甜食比正餐和蔬菜更加重要

(2)不要给幼儿施加过多的心理适应压力:如果给幼儿施加过多的心理适应压力,会让幼儿有排斥、厌食的现象,吃多少以及如何吃的主动权应掌握在幼儿的手里。

三、有利于幼儿良好进餐的策略

1.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了解幼儿进餐的饮食重要性和饮食常规。

经常采取说故事,玩游戏、说教结合的形式,使幼儿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简单的进餐方法。比如通过《大公鸡和漏嘴巴》的童话故事让幼儿清楚知道幼儿吃饭时东张西望,注意力不完全集中、不专心吃饭会造成桌面、地面、身上的不干净。儿歌《白米饭》通过合唱快板的活动形式教育幼儿如何做到不要随意浪费粮食,珍惜粮食。并通过幼儿情景互动表演《我会自己吃饭》活动使每个幼儿在进餐环节中需要注意身体要靠近桌子,左手扶着饭碗,右手拿饭菜调羹,调羹舀饭放入嘴里,身体要靠近桌子等等一些简单的幼儿进餐常识,并且让幼儿掌握调羹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调羹餐具的正确摆放,知道在一定的进餐时间内吃完自己碗里的各种饭菜。

也可以通过幼儿在平时生活中收集到有关进餐内容,在班级中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既能丰富幼儿对饮食知识的了解,也能提高幼儿进餐过程中的积极性。

同样洗手是餐前一个重要环节,而在这个环节中的小班老师们需要注意调节氛围,控稳定幼儿的情绪。手是接触外界事物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受到污染。因此,养成良好的日常洗手卫生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儿的洗手生活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洗手歌谣以便帮助幼儿初步记住正确的洗手过程,比如学唱儿歌:“小水哗哗哗,冲冲小手,抹抹香皂,食指搓搓,手心搓搓,小手冲干净。”这一类型的儿歌来满足幼儿喜欢边说边洗手的特性,也让幼儿掌握了正确的洗手顺序,幼儿也逐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2.控制幼儿合理的进餐时间。

定时定量定点进餐:对幼儿按照两餐定量定点进餐,这是保证幼儿肠胃对各种营养食物有效的消化、吸收帮助肠胃排空的时间,提高幼儿的对食物的欲望。与此同时,要根据孩子的食量给予适量的饭菜,并鼓励他们要不浪费食物,珍惜粮食。让幼儿自觉性地调整进餐时间,对于幼儿在进餐中经常出现边吃饭边玩、边吃边讲话、东张西望,老师可以尝试运用小奖品奖励方式, 利用进餐中多出来的水果、点心奖励给进步的幼儿。

吃饭时间太长,是因为有些幼儿习惯把饭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这点也是目前让很多家长和老师感到非常困扰的一个问题,值得我们一起去深入关注、研究。可以通过利用进餐后的卡通漫画欣赏或玩具分享的时间来快速吸引他们。

3.纠正幼儿不健康的进餐习惯。

老师要及时关注幼儿进餐习惯的情况。针对幼儿不健康的进餐习惯开展教育指导活动,让幼儿了解到什么是正确科学的进餐习惯,让幼儿意识到如果食物吃得过快的话,食物不能充分进入咀嚼,食物不能通过肠道唾液流动进行初步进入消化,就会大大加重脾胃和上下肠道的各种消化系统负担,从而延长了消化道的消化的时间,减少了食物消化和肠道吸收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利用比例。在用餐的时候要做到科学的进餐习惯,饭前喝汤和吃泡饭是两回事,要区别开来。饭前少量喝汤,不但能湿润口腔和食道,并能刺激口腔和胃产生唾液和胃液,有助于消化。

对于幼儿的偏食、剩饭情况。老师需要及时调查、了解幼儿偏食原因。采用不同教育方法:

1)集体榜样活动示范引导法:根据小班年龄段的特点 “爱模仿”“爱表扬,”充分利用幼儿集体氛围来更好地感染他们,也同样能为他们树立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2)座位排布法:把进餐快慢不同的幼儿放在一个小组,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这么香,通过良好的进餐氛围让他们受到感染,逐渐也提高了吃饭的速度,也吃得香了。

3)“打预防针”的方法:可以在饭前,和幼儿做一些快乐和安静的游戏,利用小游戏让幼儿猜猜今天吃什么菜,最后告诉幼儿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菜,多吃会长高,会变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

4)逐渐加量的方法:坚持少盛多添的原则,让幼儿慢慢地逐渐适应,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了。同样作为成人如果看到满满的一大碗的米饭端上来时,食欲会怎样?会吃的开心吗?幼儿同样也是一样的,如果他们面对着满满的一大碗白米饭,会产生一种心理负担,从而失去食欲,因此我们要做个真正有心的老师,给每个孩子自己盛饭时,要少盛,勤盛。这样幼儿在进餐时就不会感到有任何恐惧感,愿意品尝更多的美味饭菜,老师这时候可以表扬幼儿并说:“某某小朋友,今天真棒,吃了两碗饭了。”可以增强幼儿的自豪感。

5)物质鼓励的方法:针对偏食、剩饭的这些幼儿,在进餐活动过程中哪怕只是有一点点的进步,都应该及时给予适当的物质鼓励,可以用小红花,小贴纸等多种方式用来去表扬鼓励他们,这样既能更好地调动这些幼儿的进餐积极性,也能有效促使这些幼儿及时纠正自己偏食、剩饭的一些不良习惯。

4.在进餐时,做好监督、教育和引导工作。

切实做好对幼儿进行进餐过程中的监管、教育、引导。若在遇到其他幼儿进行进餐的过程中遇到不良习惯,应当及时给予指出,促进其改正。在进餐过程中适当给幼儿自主说话的权利。在进餐过程中,幼儿之间小声交流或自言自语,没有影响其他小朋友或破坏进餐活动,个性行为就不应受到纪律的束缚。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有些幼儿喜欢干扰别的幼儿吃饭,这时老师就需要维持纪律,让幼儿了解纪律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并逐步学会自控,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进餐过程中也蕴藏着许多教育资源。进餐过程中便于老师随时随地细致地观察到每位幼儿,深入了解幼儿,实施更符合幼儿个体特点的个别化教育。老师应及时发现,并通过观察找到了吸引幼儿兴趣的点,及时抓住适当的教育契机,让幼儿有一个吃饭的动机,并让幼儿愉快完成进餐。

5.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在园常规习惯。

坚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及时与幼儿园、家园同步教育进行沟通。成人对孩子采取一致性的教育和坚持一贯性的教育是使孩子巩固地掌握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 。建议家长和老师、家庭其他成员(祖父母、保姆)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要求一致。如果家长与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不一致会形成孩子在园在家两个样。因此,家园及时沟通,家长与老师密切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坚持正面教育,家长应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俗语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知识经验匮乏,分辨是非、理解问题、对事物具体形象的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时应积极引导,讲清道理。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等。为孩子树立榜样,以鼓励为主调动孩子的上进心,不能用语言讽刺、挖苦孩子,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积极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为幼儿的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创设有利条件,采取科学的、积极有效地教育措施和方法,对幼儿的进餐习惯给予良好的培育和引导,持之以恒地保持教育的一贯性、灵活性和一致性,并使老师和家长达成共识,齐心协力按统一标准要求幼儿,最终使幼儿形成主动、持久、稳定、自觉的良好的进餐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推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帼遐主编.《学前儿童发展与评价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5,第2版。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09,第1版。

3.刘湘云等主编.《儿童保健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第2版。

4.韩雪佳.《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2001.04。

5. 梁慧琳.早起家庭教育与幼儿潜能的开发[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02。

6.林敏洁.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J].科学大众,2012.10。

7.李更生.《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4。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百花东路29号 电话:0519-82661576

金坛区薛埠镇中心幼儿园

技术支持: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23074号